除了极尽描摹友情和赛车精神,《极速车王》还讲了什么?

来源:互联网   阅读:-

娱乐
2020
08/13
09:56

奥斯卡“最佳剪辑”和“最佳音效”的双重认可不仅巩固了这部带有传记性质的体育赛车电影在棋逢对手的年度博弈中占有的席位,还在各式激烈的极限竞速下极尽描摹友情和赛车精神,折射了60年代福特公司的官僚主义、衬托了以法拉利为代表的对于汽车赛事的热爱与尊重。

传记元素融入到赛车类电影传统的观念基础之中,使影片体现有关“赛车”主题的一切以外增加更多的历史性和戏剧性。

01

影片改编自真实事件:福特在1966年的勒芒24小时耐力赛上以包揽前三的绝对优势取代法拉利的统治地位,从而在欧洲市场一鸣惊人。

除了极尽描摹友情和赛车精神,《极速车王》还讲了什么?

两位主角谢尔比与迈尔斯的相处深谙“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惺惺相惜,两条直线在生命平面内的相交是志同道合的象征。

无论是《极速风流》里詹姆斯为尼基打架、尼基对詹姆斯去世表示出的伤心;还是《极速车王》中谢尔比为迈尔斯的据理力争、两人产生肢体冲突背后的别样友谊,都有对彼此的尊敬与欣赏。

02

本片开头处投下的不详阴云和谢尔比身上起火的场景,为唏嘘的结局埋下伏笔,一股真实存在的阴郁情绪拍出了宿命的味道。

医生的声音在谢尔比开车时的一闪而过,也跟片尾迈尔斯的死亡相呼应:赛车在阳光照耀下的片刻虚无、汽车失控后不断冒起的浓烟、镜头定格在一顶静止的草帽上,既为勒芒的“无冕之王”平添英雄落幕的伤感气氛,一股厚积薄发的巨大感染力又得以凸显。

两人先后的经历在不同时段相互渗透的剪辑,暗中关联着彼此的命运。

除了极尽描摹友情和赛车精神,《极速车王》还讲了什么?

随着影片叙事的逐步深入,导演开始在叙事模式和角色定位方面进行转换。比如对主角的置身环境及其对立环境进行重新定位与交叉性互换。

迈尔斯和谢尔比所属的福特公司不再是“主角模式”爱屋及乌的正面象征,慢慢暴露出官僚作风下脱离实际的文牍主义,提供给主人公的有力保障(主要是物质层面的)开始瓦解,反过来形成一种阻碍。

除了极尽描摹友情和赛车精神,《极速车王》还讲了什么?

谢尔比在福特总部看见一个红色文件夹要辗转四次才能交到福特二世手上的低下效率,所谓“官僚主义无法赢得比赛”正是此理。

包括欧·毕比坚持“选一个福特类型的车手参赛”的守旧观念,从而拒绝外貌上属于“垮掉一代”的迈尔斯代表福特参战,这个目的纵然在布鲁斯·迈凯伦赢得勒芒冠军后得到“表面”实现,不过从迈凯伦的出身来看他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美国小子”,这不得不说是对福特“营销至上”的一种讽刺。

反观法拉利公司,不论是影片中恩佐·法拉利对福特的意向收购提出的条件,还是现实中被菲亚特收购后明确表示“不得干预法拉利的汽车赛事”,都犹如车徽上那高高跃起的骏马,超跑精神图腾的明喻表达赋予法拉利崭新的符号价值。

它在现实中的昂贵价格被影像所消解,升华为集赛车精神和工匠精神于一体的品牌担当。

除了极尽描摹友情和赛车精神,《极速车王》还讲了什么?

此外,虽然法拉利和福特的对照可被细化为下马看花和衮衮诸公的对照、匠人精神和功利主义的对比,但无论是哪一方独占鳌头,其价值必将迎来稳定性的社会认可,这暗示赛车和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之间微妙又不可脱离的联系。

03

尽管某些方面跟《速激》系列等速度奇观类型电影有所出入,《极速车王》仍在表现形式上遵循此类电影的“运动”和“速度”两大特征。

除了极尽描摹友情和赛车精神,《极速车王》还讲了什么?

“运动”是速度奇观电影的根本属性,观众不但能通过画面的可视性与运动性收获速度带来的快感,而且基于个体的心理或感官需求,充分利用摄像机运动呈现近距离的赛车竞速也在不断满足观众将车手和赛车两者作为观赏对象的欲望。

本片中迈尔斯在柳泉赛道最后一圈的角力:起初是一个远景镜头,在封闭的景框中通过迈尔斯跟对手争夺头号车位的连续性镜头画面释放出刻不容缓的信号;然后是一系列短且快的镜头涌现,迈尔斯冲上路肩最终超越对手这一场景的快速变化迸发运动和速度相结合的美感。

整个流畅的过程勾勒荡魂摄魄的主体运动状态,又将车手诸如换挡、超车等熟练动作和赛车的极速行驶状态置于被观看和被展示的位置,为影片增色不少的剪辑技巧使得运动场景更加真实立体。

除了极尽描摹友情和赛车精神,《极速车王》还讲了什么?

“速度”层面,假如就单一的赛车时速而言,被摄主体的速度常常通过承载它的躯壳得以展现,就像《极速60秒》中出现的凯迪拉克和福特GT500等众多车型、《速激》系列里隔三差五就遭损毁的跑车。

而《极速车王》在赛道速度感上的描绘更是精彩纷呈,从车手目不转睛的神态到赛车的相互超越,再到车身间险些发生摩擦等激烈场面都反映了快速剪辑手法所构建的动态视觉效果。

04

《极速车王》的声音设计协同画面一起为观众造就了一场酣畅淋漓的听觉盛宴。无论是马达在赛车进行速度对峙和加速度时的厚重轰鸣声、急速切弯时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声、还是车辆进场维修时各种工具轮番上阵的碰撞声,这些由多种机械运动所产生的声音与赛车高速运动的影像结合在一起,既是影片环境的真实写照,又经由观众在观影时刻的敏感神经引发潜意识里直观的影像投射,创造极具空间感的速度形象。

具体音响的选择与使用,《极速车王》跟《速激》系列有着某些相同之处。《速激》系列通常以快节奏的音乐和逼真的音响强化速度感和惊险性,像每一次“飙车大战”前出现的说唱音乐,加快影片的叙事节奏之余,又渲染“山雨欲来”的紧张气氛。

《极速车王》则出现三种不同的音乐流派,分别是南加州气氛的摇滚、略带欢快的爵士乐和沉稳的赛车配乐,不可割裂的串联共同构成一种去伪存真的效果。如应用于福特高层的权谋算计片段的爵士乐,惬意的音乐被嵌入到掺杂利益矛盾和价值观差异等要素的矛盾中,反衬福特公司真实存在的离心离德现象。

除了极尽描摹友情和赛车精神,《极速车王》还讲了什么?

05

总的来说,《极速车王》表现竞技之美的同时没有流于单纯的传记片或是赛车电影,导演隽拔的把控能力展露无遗。

当然,影片的缺点也依然存在,比如对于迈尔斯家庭不痛不痒的描写,妻子的角色在叙事上过于功能化,其话语范围徘徊在以家庭为标注线的临界点上,即使偶尔涉及迈尔斯的赛车事业也只是蜻蜓点水。还有迈尔斯和儿子的亲情线在某些部分的刻意为之,情感联结稍显不足,跟故事主线相互调剂的副线因此变得略微单调。

除了极尽描摹友情和赛车精神,《极速车王》还讲了什么?

不可否认,《极速车王》作为赛车电影的成功,凌厉的剪辑手法、经典戏码的独特呈现以及传记元素效果的立竿见影为赛车类型电影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

耐人寻味的是,影片在大加映射福特公司的官僚主义之余,忽略了这个品牌的辉煌。实际上福特对汽车工业发展的推动以及对汽车运动化基因的追求,从福特GT40开始便一直贯穿至收购阿斯顿马丁、GT500等具有出众操控性的车型问世。福特宣战法拉利的背后,更多彰显出的是探索性与挑战性并存的美国汽车精神。


推荐阅读:财富在线

 

THE END
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今日朝阳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